当前位置:主页 > 兽用B超动态 >
母牛黄体在兽用B超图像上如变化
来源:未知|发布时间:2016-08-22 14:46
兽用B超在监测母牛黄体的形成和发育

      母牛黄体的形成和发育,可以通过兽用B超的观察,其中接近成熟的卵泡由于卵泡液不断增加,体积变大,卵泡壁变薄,卵泡部分突出于卵巢表面,突出部分的卵泡膜出现卵圆形透明小区,称小斑,此时,卵泡液及卵泡壁的胶原酶活性增强,分解卵泡壁及卵巢的白膜,小斑处首先破裂,卵细胞及周围的放射冠随卵泡液一起排出,完成排卵过程。

       排卵后,可以通过兽用B超的观察,卵泡壁塌陷形成皱璧(猪和牛在排卵前成熟卵泡壁即已出现皱璧),卵泡膜的血管受损伤出血,使卵泡腔内充满血液及一些浆液性含纤维的液体,称为红体。随着基膜的崩解,卵泡内膜的血管增生,并伸入到颗粒层内,血液逐渐被吸收,在垂体前叶分泌LH的作用下,颗粒细胞增大变成多角形,胞质内出现类脂颗粒,形成粒性黄体细胞;卵泡内膜细胞也发生类似变化,形成体积较小,核和胞质着色较深的膜性黄体细胞,此时由凝血块构成的红体转变为黄体。膜性黄体细胞多位于黄体内由结缔组织形成的小梁周围或黄体周缘。黄体细胞成团或索状排列,富含毛细血管的结缔组织夹于其间,卵泡外膜包在黄体的外周形成黄体被膜。

     黄体形成后发育很快,如未妊娠,黄体则逐渐退化,这种黄体称为周期黄体,如果妊娠,黄体将在整个妊娠期继续维持其大小和分泌功能,此时称为妊娠黄体。周期黄体和妊娠黄体通过兽用B超观察时有很大的不同。
      黄体的形成自排卵后开始,先形成红体,至第3d红体变为新黄体。黄体进一步发育,通过兽用B超观察,第lld-15d,黄体体积达到***大。然后停止发育,并逐渐退化,至16d明显退化。

兽用B超在监测母牛黄体形态变化特点

母牛卵巢黄体形态的变化特点,黄体重量的增加开始很快,黄体的生长期超过发情周期的一半,在母牛发情周期第3d-第12d,黄体重量及孕酮浓度的增加十分迅速,直到第16d,保持相对平稳,通过兽用B超观察可知,牛成熟黄体的直径大于成熟卵泡直径。

      牛在发情周期的第l1d-15d,黄体体积达到***大,在兽用B超上测量直径约为20-25cm,成熟的黄体为球形或椭圆形,通常稍突出于卵巢表面,其大小与卵泡相似或略大于卵泡。新形成的黄体呈棕褐色,至周期第7d为浅黄色,第14d为金黄色,以后变为橘黄色,***后变为棕红色,牛的黄体退化在卵巢上遗留一个暗红色的残迹,往往可以维持数月之久。

       土种牛和低代杂交牛或青年牛卵泡的直径通过兽用B超测量,可能仅约1cm(因为卵巢直径仅为1cm)。发情牛卵泡波动明显,随发情过程的进行,卵泡壁由厚变薄,手感由硬变软,有一触即破之感。排卵后原卵泡处有一个排卵窝,排卵几个小时后,排卵窝周围的血液和组织液填充,形成一个凝血块。手感比较软,发情期母牛一般无明显的黄体,仅有质地较硬的退化黄体,但个别牛可能黄体形态仍然较大,但此时的黄体己无功能。发情卵泡对侧的卵巢多数为静止或有活性状杰。

       黄体是母牛由卵泡分化而来,卵泡内膜细胞和颗粒细胞分别生成小黄体细胞和大黄体细胞。排卵前的卵泡重约为200mg,在兽用B超也能观察到此阶段黄体生长比较迅速。排卵后第lld黄体在牛体内生长至4g。奶牛和良种牛的黄体要更大些,这种爆发式的增长如同一些快速生长的肿瘤,来源于占黄体组织70%的大黄体细胞和小黄体细胞。虽然黄体组织的多数增长是由于黄体细胞发生肥大增殖的结果,也有报道认为小黄体细胞和内皮细胞、成纤维细胞也发生细胞分裂,对黄体组织的增殖有作用。

       值得注意的是新生黄体(第3d)和退化黄体(第19d)的重量轻。血液孕酮(P4) 浓度的平均值也较低,而且差异很大,这种差异不是因为发情周期的天数,而是黄体形成和退化过程中个体间的差异。
推荐阅读